拘謹的德國商務轉型時尚科技雅痞,2025 AUDI A5 Sedan TFSI 150kW S line

真的等好久了。先不論改名的問題與否,現行款 B9 A4 是 2015 年年末亮相、 2016 年發表,卻因整個 VAG 集團在「電動化」過程中產生的諸多磨合,讓 Audi 過了將近十年才得以推出全新 PPC 平台的換代車型:B10 A5,可為「好事多磨」。

為什麼要叫做 A5 呢?實際上 B10 並非直接取代過去的 A5 車系,而是 A4。這個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車系命名邏輯,Audi 當時將奇數號車款歸類為燃油車,偶數號車款則代表電動化車型。由於這個策略實在太讓人困惑,最終 Audi 已經放棄這套命名方式。

儘管如此,先前推出的車型名稱並不會更改,這也意味著經歷了 25 年以「80」命名、20 年以「A4」命名後,未來 Audi 的中型豪華轎車與旅行車將定格在「A5」。

融合新世代口味與傳統
嶄新 Sedan 設計

IMG_0117.jpg

這次 A5 Sedan 車型在外型上還是有其韻味所在,全車明顯看齊 Q6 e-tron 的家族設計語彙,過去側面明顯的 Sharp Line、被線條更加柔和且刻意外擴的喇叭形輪拱突起給取代,車頭單體式水箱罩也重新詮釋,變得更寬、更低,兩側巨大的垂直氣道搭配兩側銀色的三角飾件,無論選擇 Advance 或是 Sline 都別有一番風味。

IMG_0104.JPG

而「燈廠」可是 Audi 的正字標記,Matrix LED 頭燈透過精確光束控制,智慧調整照明範圍,提供最佳視野,同時避免對其他用路人造成眩光。

IMG_0106.JPG

值得一提的是,新 A5 Sedan不再是傳統的三廂設計,而是改為掀背式尾門,等於延續前代 A5 Sportback 的設計理念,多層次造型的車尾結合了貫穿式尾燈以及動態轉向燈,以及過去為人詬病的「假排氣尾管」取消之下,如此一來打破過去 A4 Sedan 給人的商務感、反而更具年輕風味。

另外 Digital OLED 2.0尾燈科技亦具多種變化,讓車輛在靜止與行進間展現獨特辨識度,並具備接近感應功能,當後方車輛靠近時會自動調整光型,不過僅有頂級 S5 車型才有辦法選配。

IMG_0095.JPG

IMG_0096.JPG

IMG_0100.JPG

IMG_0102.JPG

IMG_0111.JPG

IMG_0113.JPG

IMG_0109.JPG

但不得不說,A5 Sedan 其實已經不那麼「中型」了。車身長度增加了 67mm、寬度也多了 13mm,大小幾乎和 C5 時期的 A6 差不多,不禁想問:什麼時候車身「放大」的趨勢才會停止?

IMG_0123.jpg

AUDI S5 AVANT 現場實拍

IMG_0135.JPG

IMG_0142.JPG

IMG_0145.JPG

IMG_0150.JPG

IMG_0152.JPG

IMG_0156.JPG

IMG_0154.JPG

IMG_0167.JPG

IMG_0140.JPG

IMG_0163.JPG

IMG_0170.JPG

IMG_0172.JPG

冷冽科技感十足內裝
AI 語音助理即時在線

IMG_0089.JPG

 

進入到車內,來自 Q6 E-tron 的新一代設計語言環繞其中,11.9 吋全數位OLED儀錶板、 14.5 吋中控OLED觸控螢幕組成的「MMI Panoramic Display」與副駕專屬「MMI Passenger Display」 10.9 吋LCD觸控螢幕等三塊螢幕環繞,但設計師把人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所有東西都圍繞著駕駛和乘客的需求來打造。

這套數位座艙不只是好看,操作也很直覺、也不會卡卡的。像是導航、娛樂、車輛設定都能輕鬆搞定,副駕還能自己看影片、查地圖,不會干擾駕駛。

gifmake_com_1751213490444_374.gif

不過 Audi 還是保留了引擎啟動按鈕、駕駛模式選擇、循跡按鈕、音量控制旋鈕,乾淨清爽但也不至於讓初學者毫無頭緒,但若能保留一些實體如冷氣或音響快捷鍵,使用體驗會更佳。而駕駛座車門內側扶手上的按鍵組整合了車外後視鏡、車門中控鎖、兒童安全鎖、駕駛座椅記憶功能、燈組啟閉開關等,不過實際使用上很容易誤觸,需要一點時間熟悉。

以車內質感而言,雖然整體看起來相當科技,但對比過去 A4 那高質感金屬面板、選鈕與軟質塑料的大量採用,A5 選擇用「科技氛圍」來鋪成上去,放眼望過去中央鞍座上的大面積亮黑飾板,以及被巧妙地隱藏起來的硬塑膠材質,營造出所謂的新世代高質感。

gifmake_com_1751213962811_607.gif

扯遠了,當然現在多數消費者還是比較在意科技玩意,所以 A5 內在科技的革命也是另一特色。受惠於 PPC 架構,A5 得以採用 E³ 1.2 版本的超大型運算核心集中式系統架構 (End to En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 組成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內建 5 顆高性能控制器,類似現代電腦的集中式處理方式,將車輛動力、底盤、資訊娛樂、自動駕駛、電池管理等全部集中管理,讓各項高科技功能協同運作。

藉由 Android Automotive 平台之下,在使用內建 App Store 註冊並登入 myAudi 帳號後,即可在車上透過 Audi application store 下載YouTube、卡啦OK、遊戲等應用程式,支援第三方應用下載,並可透過 OTA(無線更新)持續升級。

IMG_0020.gif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全中文「Hey Audi」 AI 智慧語音助理,這套系統已經出現在 Q6 e-tron,支援自然語音指令,能控制空調、導航、娛樂等功能,像是開冷氣、找充電站,甚至系統還會學你習慣,主動推薦你常用的功能,越用越順手。

IMG_0003.JPG

IMG_0005.JPG

IMG_0009.JPG

IMG_0031.JPG

IMG_0048.JPG

IMG_0055.JPG

IMG_0056.JPG

IMG_0059.JPG

其他比較特殊的配備包括360 度環景輔助系統、雙前座電動調整(附駕駛座記憶)、3區恆溫空調、手機無線充電及前/後座USB 插槽等。而如果選配 81,000 元的MMI experience pro 選配套件,則多出 Bang & Olufsen 3D 環繞音響系統、抬頭顯示器 Head-up Display、互動式氛圍燈 Interior communication light incl. RGB light 與 高功率 USB-C 前後充電孔。

IMG_0130.JPG

至於大家很在意的主被動安全系統方面,像是ACC主動式定速巡航控制系統、塞車輔助系統、前方/後方/車側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前方橫向車流輔助系統、左轉預警輔助系統、車道偏離警示系統、車道變換輔助系統含盲點警示、離車安全警示系統與後方橫向車流輔助系統等都包含在裡頭。

不過由於 PPC 與 PPE 一樣,目前德國原廠先行投產、在亞洲市場如日本、台灣等地均尚未搭載車道維持輔助,原廠說法是因為生產排程所致,但未來將會導入其功能、時間點可能落在 2026 年以後。

PPC 平台加持
空間寬敞許多

IMG_0071.JPG

前面提過,全新 A5 Sedan 藉由 PPC 的平台車身放大不少,尤其是軸距達到2897mm的水準,後座空間表現以 168cm 的作者坐進去,左右兩側的乘坐空間寬裕,頭部空間也沒有受到車頂斜背式的設計影響,雖然中間通道隆起明顯導致較為緊湊,但整體來說屬於同級平均水準。

行李廂容積則為 445 公升,但是內部空間規劃十分平整,尤其 Liftback 的大開口面積放置行李相當方便,透過椅背4/2/4傾倒功能,最大可以提升至1299公升。

IMG_0074.JPG

IMG_0087.JPG

IMG_0077.JPG

IMG_0064.JPG

IMG_0067.JPG

首度導入 EA888 EVO5
動力暢快淋漓

IMG_0230.jpg

這次 A5/S5 導入台灣共有二種動力:分別是 2.0 EA888 EVO5 以及 3.0 V6 EQ839 EVO2 MHEVplus,其中 EA888 EVO5 有低功率 110kW 與中功率 150kW 二種,而我們試駕到的為後者,輸出功率為204ps / 4,300 - 6,000rpm、最大扭力為 340Nm / 2,000 – 4,000rpm,變速箱為S-tronic 七速自手排。不過你想要 Audi 招牌的「quattro」四驅系統,目前只有 V6 汽油的 S5 可以選。其他車型皆為前輪驅動。

而 EVO 5 改了哪些呢?具體來說換上峰值500bar的直噴系統、升程較大的排氣側邊氣門升程系統AVS、整合式排氣歧管、排溫1020的VTG與 GPF、小幅提高的熱效率以及更廣泛的高效能區間、容量較大的變排量水泵以及主動式熱循環、eCAT...等。

IMG_0092.JPG

IMG_0154.JPG

而這也算是我們第一次在台灣試駕到 EA888 EVO5 動力,其整體輸出表現算紮實、扭力表現出色,低轉高扭力需求能夠賦予源源不絕的動力,而高速延展性也相當不錯,整體來說是個飽滿的性能設定。另外 S-tronic 變速箱切換至 S 檔會表現更為積極,引擎會長時間停留在高轉速區間,油門反應更好;駕駛模式上的顯著差異也是 A5 有著不同性格的關鍵,簡而言之舒適駕駛模式有著柔順和緩的設定;動態模式則有著積極的輸出。

PTS_FXT40198.jpg

雖然 PPC 平台原廠宣稱是全新開發,但明眼人都知道 PPC 屬於 MLB evo平台的電動化優化版本,僅在少數零組件上有所更新;行駛在宜蘭的山區時, A5 擁有出色的指向性,側傾也被控制在一定程度;而偏硬的阻尼設定即使通過爛路也不會太跳,整體來說操控性特性與上一代 B9 相去不遠,還是維持過去那沉穩且理性的感覺,也是我印象中的 Audi 模樣。

PTS_FXT40204.jpg

IMG_0314.jpg

PTS_FXT40182.jpg

以 PPC 平台重新出發
A5 競爭力不容小覷

PTS_FXT40152.jpg

在新能源浪潮席捲的當下,Audi 在回防內燃機產品所推出的全新產品 A5,裡裡外外都展現了 Audi 該有的技術水平,它的動力輸出與操控表現不論是日常通勤或是假日出遊都恰到好處,雖然沒有太多引人注目的個性氛圍,但低調內斂的外觀搭配簡約的內裝佈局,無時無刻都提供令人愉悅且實用的駕駛體驗。更不用說 E³ 1.2 版本的超大型運算核心集中式系統架構讓其具備 AI 語音的能力,在燃油車上就能體驗電動車的科技性。

PTS_FXT40310.jpg

如果真的想要大動力輸出,那麼 3.0 V6 MHEVplus 的 S5 自然是你的上上之選,前提是必須要將預算拉高至 300 萬以上.....另外一個遺珠之憾,我想就是原廠因為亞洲生產配額方面所造成的 ADAS 系統不甚完整,當然這點如果能藉由升級的方式補足就好了。

PTS_FXT40330.jpg

PTS_FXT40173.jpg

PTS_FXT40336.jpg

部分照片:Leo Lu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sTellStories.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