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In
試車報導
真的等好久了。先不論改名的問題與否,現行款 B9 A4 是 2015 年年末亮相、 2016 年發表,卻因整個 VAG 集團在「電動化」過程中產生的諸多磨合,讓 Audi 過了將近十年才得以推出全新 PPC 平台的換代車型:B10 A5,可為「好事多磨」。 為什麼要叫做 A5 呢?實際上 B10 並非直接取代過去的 A5 車系,而是 A4。這個令人摸不著頭緒的車系命名邏輯,Audi 當時將奇數號車款歸類為燃油車,偶數號車款則代表電動化車型。由於這個策略實在太讓人困惑,最終 Audi 已經放棄這套命名方式。 儘管如此,先前推出的車型名稱並不會更改,這也意味著經歷了 25 年以「80」命名、20 年以「A4」命名後,未來 Audi 的中型豪華轎車與旅行車將定格在「A5」。

In
試車報導
自 2016 年導入台灣市場的 HR-V,原本是國產小型休旅車的王者、連續多年都獲得銷售佳績。不過在 2021 年進入第三世代之後,由於亞大市場產品設定策略加上彼時小型休旅車市場已經成為紅海,也讓動力系統變成 1.5 自然進氣引擎的三代車型存在感偏低。 Honda Taiwan 自然知道問題在哪,趁著母廠決定全力推動「電動化」的大方向之下,大家期待已久的 e:HEV 也終於在台落地、成為自 FIT e:HEV 之後的第二款「電油」國產小休旅!

In
試車報導
對於 Kia 來說,2021 年推出的 EV6 中型純電休旅可說是「重中之重」的產品。藉由先進的 e-GMP 平台以及科技感十足的外觀與內裝設計,不僅受到許多歐美媒體的青睞,更獲得包括 2022 歐洲年度風雲車頭銜等在內的多項大獎。 不過「中型純電休旅」也隨著純電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對手競相加入。為了讓後起之秀看看 EV6 的真實力,Kia 於去年針對 EV6 推出了中期改款,不只外觀,連底盤、電池和配備都有升級,目標是讓它更接近旗艦 EV9 的水準。
來源

In
試車報導
如果你以為 Volkswagen 賣得最好的車是 Golf,那你就錯了。自 2007上市以來,全球累積銷量近500萬輛,2024年依然是Volkswagen品牌最暢銷車型,佔品牌全球銷量約35%,並在歐洲SUV市場中維持領先地位。 這也讓 Tiguan 的改款格外重要,猶記得 Volkswagen 執行長Thomas Schäfer 曾講過一句話:「不管未來汽車能源會走向哪種方向,Volkswagen都會持續生產Golf車系、GTI性能子品牌,並保留至少一款現有車型。」我想未來如何變化、Tiguan 永遠就是 Tiguan,其地位已經與 Golf、Passat、Polo 等長青樹同級。而第三代車型導入最新的底盤、懸吊與電動化技術,目的就是鞏固它的王者地位。

In
試車報導
Porsche 911與全車系來說,都有著Ready for Track的賽道精神,當然911身為跑車車系龍頭,絕對是賽道的好搭檔。但是911從早年一開始的品牌訴求,就是生活化的911,可以購物、載孩童上下學、每天都能開著上下班四處去的產品耐用度與穩定性更是傲視同級同價位對手。

In
試車報導
在汽車產業全面邁向電動化的浪潮下,Mercedes-Benz 提供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進化路線:一邊是保有性能靈魂的 AMG 插電式混合動力新作 E53 HYBRID 4MATIC+,另一邊則是堅定擁抱純電未來的豪華電動房車 EQE 350+。 當傳統性能美學與電氣未來科技的正面交鋒之下,到底是傳統內燃機所傳遞的「性能」比較討喜、還是舒適純電所呈現加速「刺激」感比較吸引人呢?

In
試車報導
PASSAT 回來了!自從 2021 年 Arteon 車系接替之後,台灣已經有 4 年的時間沒有這款歷史悠久的長青「旗艦」。雖然它不像小一號的Golf那樣廣為人知,但 Passat 早在1973年就推出,是 Volkswagen 車系中最長壽的車款。 雖然在同級距中 Volkswagen 推出了純電 ID.7 Sedan 與 ID.7 Touring,但隨著全球純電車款銷售趨緩,Passat 車系的重要性又再度被原廠重視。畢竟 Passat 具備 PHEV、MHEV 等動力架構的特性,讓它能在歐洲市場立足、也更適合家用或是公司用車。如今在內裝用料、數位科技、空間與多功能性上都更上層樓的 B9 Passat ,是否能夠撐起「旗艦」的稱號呢?

In
試車報導
高超、卓越、極佳是Superb的字義,標誌其為Skoda最高地位的旗艦車款。然而,Superb反映了Skoda在其130年歷史中不斷的轉型,這款車型曾在1949年停產,經過50年的中斷而後於2001年再次推出「現代化」的第一代車型,其依舊採用最初主打舒適、精緻和動態駕駛體驗的設計原則,讓每一代車型都創下銷售新高,尤其是Combi旅行車型,放眼全球在相近價位的車款中,除了同集團的Volkswagen Passat Variant以及Peugeot 508 SW,幾乎已沒有其他品牌旅行車可以選擇,如今來到了「現代化」的第四代車型,在精緻舒適與設計層面明顯比過去又多更多了!

In
試車報導
風靡 50 年的高性能鋼炮代名詞,Volkswagen Golf GTI 每一代都帶給人們許多驚艷感,讓白領階級、藍領階級等都不分你我的爭相入手,成為一種跨世代的「無階級」性能英雄。 不過 2021 年推出的 Mk8 在當時並未獲得一致好評,除了大家「有志一同」的批評車內科技與人因工學設計不佳,而且 GTI 的懸吊調校異常地硬朗,不像以往那種較成熟、均衡的鋼砲風格。那們這次聽取大眾意見、將外觀與內在完全改革的 MK8.5 是否能夠挽回大家的信心呢?

In
試車報導
以獅子王為名、作為 Hyundai 全球分工下的「亞太戰略車」,Mufasa 可說是與「像現代又不太像現代」的一台車。怎麼說呢?在 Hyundai 幾乎都以歐系風格立足車壇的當下,Mufasa 卻是款融合歐洲與亞洲使用習性的一款中型休旅,而且空間機能與細節上甚至比其他老大哥還來得有創意! 當然對於錙銖必較的台灣消費者而言,Mufasa 的 2.0 排氣量的稅賦劣勢屢屢被提出來,尤其百萬以下入門 C-SUV 車型多是以 1.5 T 作為動力設定,那麼多出的這 3000 多稅金值不值得呢?

In
試車報導
作為 Honda 的當家看板車型之一,Civic 已經從 1972 年的經濟型小車蛻變成為現在的「光環車型」擔當。為什麼 Civic 這 50 多年來可以成為全世代的話題、甚至熱愛呢?核心關鍵當然就是與時並進的設計與科技進化,而且絕對不會脫離原本「駕馭至上」的初衷。 而這次 11 代的小改款剛好趕上所謂的「科技進化」,除了導入 Google Bulit-in 主機以外,內裝質感也有小幅升級,讓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而且相比日本、北美市場上揚的車價,這次台灣本田很有心的將價格下調,但配備上並沒有割捨,足以見其誠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