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渦輪增壓導入
動力充沛滿載免擔心
首先在動力系統方面,有別於過去GLB 180與GLB 200都是搭載1.3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並且區分成低、高調校,這次 GLB250 則是配置與 GLB 35 相同的 2.0 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DCT 雙離合器八速自手排變速箱,不過最大動力調降至224hp/35.7kgm,而導入台灣的 GLB 車系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 48V 的設定,在後勤養護上還是有其優勢。
此前 GLB 剛在台灣上市的時候,我是被分配到 GLB200d,當時就對其低轉大扭力印象深刻,不過中高速的爆發力卻是一般般,不過這次 2.0 渦輪增壓引擎表現確實令人滿意,一樣有著低轉扭力,但高速巡航的動力表現更有餘裕,加上DCT八速變速箱的完美配合,確實讓人覺得更有感。
至於操控面上,GLB 的調性與過往的前驅 Mercedes-Benz 家族差不多,不過這次 GLB250 配置了 AMG Line 套件,同時選配具兩段式阻尼調整、包含直效操控轉向系統在內的可變阻尼懸吊系統以及 20 吋輪圈後,讓離地間距較高帶來的重心轉移稍微降低,同時操控性也有所進步。
指向性的部分原本在同級車中算是不差,但 AMG Line 規格的輔助力道比起標準版變得更少,因此開起來更有感覺;碎震的處理部分也優於標準規格,雖然輪圈加大,但阻尼可調設定之下不同路況下吸收得更為全面,也讓後座乘客的舒適性得以確保。
AMG LINE 套件加持
方正中帶點跑格
如果說 GLB 是整個 Mercedes-Benz SUV 車系當中最特別的存在,相信應該沒什麼人會反對,全車幾乎是「方中帶圓」的處理,將傳統與現代潮流二個矛盾相結合,讓 GLB 一推出的確獲得不少關愛。
而這次 GLB250 更是將AMG Line外觀套件列為標配,有別於文靜的 Progressive套件,AMG Line 導入包含單柵水箱護罩,同時前保桿造型更走跑車風味,而19吋輪圈的加入(試駕車選配20吋),也讓方正的車體線條看起來更顯活潑;至於車尾部分,則是換上不同式樣的後保桿,搭配銀色飾板以及排氣尾飾管等,最後當然就是車尾的 GLB250 顯現其不同之處啦!
硬朗的線條風格,搭配前後懸極短的車身比例等,都讓GLB充滿了野性美,而 AMG LINE 加持之下讓整台車更顯活力,絲毫看不出是一台 5+2 的休旅車!
熟悉的內裝佈局
畢竟都是 NGCC 的兄弟,因此 GLB內裝依舊走「套娃」的路線,儀表板與中控台兩具相連的 10.25吋液晶顯示螢幕,加上大量軟質材料、真皮材質與紅色縫線交互運用下帶來極佳的觸感,當然原廠仍為GLB加入一些新設計,如乘客席中控台位及中央鞍座新增銀色修飾,門扶手位亦比較粗獷,令人有如置身越野車的感覺。
當然 AMG LINE 加持之下,內裝多出具有觸控按鈕的AMG Line平底式方向盤及手機無線充電座,而原本GLB 250標配的是霧面黑色椴木飾板,但試駕車則選配類碳纖維紋路飾板。另外全車實體按鍵採鋼琴鍵式的佈局,搭配銀色鍍鉻和黑色鋼琴烤漆材質交織下,GLB 還是有不差的質感。
MBUX 系統也是標配,藉由觸控或是COMAND觸控板來做控制,又或者可以透過自然語音識別功能,以"你好, 賓士”的語音指令來操作包括手機通訊、音樂、導航、空調、氣氛燈等項目,雖然語音識別三不五時還是會「凸槌」一下,但整體來說都可以辨識的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試駕車也多選原廠3D中文衛星導航系統(三年內免費圖資更新)、交通號誌輔助、Mercedes me connect互聯進階功能(開通後三年內免費)與即時路況資訊等功能的互聯導航服務,實用性相當高。
而智能停車輔助含360度環景攝影試駕車也有選配,啟動後更能看清楚周遭狀況,雖然 GLB 方正的架構下死角比起 GLA、GLC 稍小,但還是建議選配此套功能。回過頭來數位儀表板的部分,即使在不同的顯示模式中,左右兩側圓形儀錶的顯示資訊也可另做切換,所以整體資訊量相當大。
最後就是ADAS 部分,GLB全車型將主動防撞輔助含移動行人偵測、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盲點輔助(含離車警示輔助)、智能停車輔助、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以及駕駛注意力輔助等系統列為標配。而智能輔助系統(代號23P)也是標準配備,可以說不用再煩惱安全系統不如人的問題了。
靈活多樣的空間
標配第三排大加分
由於 GLB 250 標配AMG Line套件的關係,因此車內座椅也有所不同,雙前座換成 ARTICO/DINAMICA雙材質混搭而成的跑車型座椅,另外雙前座同步提供電動調整、電動腰靠與記憶功能,椅墊前方還可手動延伸來強化支撐性。
當然考慮 GLB 的消費者有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第三排而來,這也是為什麼 GLB250 直接標配。但老實說期其2,829mm長軸距,加上可前後滑移 140mm 的設定(向前調節90mm,向後調節50mm),第二排空間在標準坐姿下與GLC差不多,只是考量到第三排座位的腿部空間,即使椅背調校到最斜,角度相對仍是偏直,而全景天窗更是標配,所以頭部空間更顯開闊。
第三排部分屬「5+2」設定,甚至連原廠人員都在後門處貼上一張貼紙標明「後排只限169cm以下高度乘客乘坐」,實際乘坐進去以作者 168cm 的設定,將第二排調整至中央,第三排腿部空間大約落在一拳左右,勉強可以應付短程所需,當然一人坐的話可以將雙腳分開來呈現較為舒適的姿態。
雖然有選配 Easy Entry 功能,但第二排椅子滑動到最前面的時候,身體移動空間不大,因此必須要以斜進出的方式進去會比較方便。
最後是後行李廂空間部分,標準滿載7人的行李可以放置的不多。但打平之後後行李廂空間會提升至565L,第二排座椅全數傾倒後更可提升至1,800L,比較特別的是第二排還能以 40:20:40的比例放倒,可以放置細長的物品。
而要注意的是,這次試駕的車款額外選配行李廂管理套件,包含12V充電插座、行李廂安全網、抗污地毯、側邊置物固定網、左側置物固定網下方儲物空間及鍍鉻後保桿護片等。
充實產品陣容
讓消費者選擇更多
GLB-Class 雖然上市將近二年,但適宜的車身尺寸、寬敞乘坐空間、高實用機能、第三排承載能力等特色,也讓 GLB 找到發展的空間。不過一開始在 GLB180/200 與 GLB35 中間安插了一個 200d 柴油車型,而且也不是標配七人座,無形中也讓水貨商看到機會導入 GLB250 搶攻市場。
因此這次台灣賓士學聰明,於 2021 年式以後取消 200d 柴油、直接導入 250 汽油的規劃,則有明顯向水貨商叫戰的意味所在,在標配七人座設定下,GLB250 的動力輸出確實最適合七人滿載出遊,唯一的小缺憾大概就是少了 4MATIC 四傳系統吧?但這種問題瑕不掩瑜,現階段 GLB 獨到的5+2 豪華小型 SUV 定位確實難以被撼動,在有總代理的全方位服務及保障之下,消費者要煩惱的恐怕是要 GLB200 或是 250 這種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