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性能向上的豪華七人和室,2025 INFINITI QX60 2.0 VC-TURBO AWD 旗艦款  

正當我們認為 Infiniti 能夠藉由 QX60 大改款的「勢」再起、同時將旗下車款進行進一步更新,結果到了 2025 年僅有一款大改款新車 QX80,其餘車款又陷入毫無進展的狀況,不得不讓人擔心 Infiniti 品牌的未來。

雖然從各方管道可以得知未來 Infiniti 將會有一款純電轎車、同時旗下的 QX50/55 在今年底停產之後還會有後繼車型的推出,不過在此之前 Infiniti 針對在北美、台灣兩地市場賣得相當不錯的 QX60 進行動力上的調整、也就是將銘機 3.5 VQ35DD V6 缸內直噴引擎由 2.0 VC-TURBO 給取代,也就是說目前 Infiniti 正在實行「動力統一化」的策略。

從六缸變四缸
體感性能不變更環保

IMG_8457.jpg

對於老派的車迷來說,在這個「環保抬頭」的時代還能看到大排氣量 V6 的存在儼然是個奇蹟,不過這個「奇蹟」維持不到三年就因為原廠政策走入歷史了。當然這也不是 QX60 第一次使用 VC-TURBO 引擎,在二年前於中國東風英菲尼迪在地生產的版本就已經搭載,加上其他成員如 QX50、55 的使用之下,耐用性方面應該是不用太過擔心。

IMG_8342.JPG

這具 2.0 KR20DDET VC-TURBO 引擎,可以爆發出 268hp/5600rpm、388Nm/4400rpm,就數據上來看雖然少了 27hop、但扭力反而增加 20Nm,同時最大動力輸出轉速區間也有下修。變速箱部分則採用了 ZF 製造的 9 速變速箱。

而 VC-Turbo 的原理也很簡單,是藉由為引擎增加一套偏心輪控制盤與曲軸連桿的「多連桿」機構,改變氣缸活塞作動時的上下止點位置。如此一來壓縮比能夠從 14:1到8:1之間自由變化。

IMG_9020.JPG

IMG_8280.JPG

雖然 VQ 引擎其寧靜度與平順的出力不是渦輪引擎能夠媲美的,但在節能至上的氛圍下 V6 引擎油耗不理想也是事實、同時對應台灣的稅賦上也不佔優勢,所以我能理解 Infiniti 為什麼要如此更動,但我還是對於能否拖動身長超過5.1米,體重超過2噸的SUV 產生質疑。

IMG_8927.jpg

從內湖開往宜蘭這段路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不論在市區行駛、抑或是在高速公路上的駕馭,2.0 VCTURBO 還是賦予與 VQ35DD 接近的輸出感,不需要多踩油門就有足夠的力道湧現,但高速行駛的延展性還是略遜一籌,當然我們都清楚多數車主都不會去追求感官刺激的動力表現,因此VC TURBO 在中低轉速區間的扭力已經足矣。而 ZF 9速變速箱換檔邏輯都相當聰穎,只是深踩油門降擋和加速過程中升擋時會有點不夠果斷。

IMG_8731.jpg

至於在操控表現上,QX60 這種「龐然大物」自然不會強調,但其美式作風還是帶來了舒適取向的懸吊設定,速度稍快就有側傾的產生;輕盈轉向對於女性來說相當友好,但指向性並沒有因此被虛化、還是能讓駕駛輕易地掌控路線所在,而 AWD 系統也盡可能地讓車子能夠安穩地抓住路面。

當然舒適避震設定並不代表它就是條船,Infiniti 在阻尼設定上還是有其韌性所在,一般路面碎震幾乎被過濾不說,即便是有些振動傳入車內也會被「零重力座椅」吸收,起伏較大時車身動態也被抑制住,簡單的說這種調性就很美國車的味道。

IMG_9009.jpg

喔對了,QX60 也擁有同級距不差的 NVH 隔音工程,無論是風噪、路噪控制都相當到位,雙層夾膠玻璃的標配與ANC主動降噪系統都是功臣。真的硬要推出毛病來,就是 2.0 VC-Turbo 在拉高轉速時的聲音相對有些嘈雜,而且也不如 VQ 引擎那般「響亮」。

IMG_8388.JPG

外觀與內裝不變
依舊是那傳統和風的精緻構成

IMG_8217.jpg

這一代 QX60 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日本傳統」工藝以不著痕跡的方式延續全車各處。車頭銳利的LED燈組設計搭配源自日式傳統摺紙工藝「雙拱形」水箱罩與內網,左右二側類進氣口也採用相同的設計,不過原本保險桿下緣的鍍鉻護板變成車身同色烤漆處理,算是小小的不同之處吧!

IMG_8379.jpg

Alfonso Albaisa 以直線條貫穿全車,像是位置挑高的水平車頭線條、鈑金隆起的葉子板、單一兩道上下肩線和長輪距等,D柱以一整片玻璃搭配「隱藏式」設計手法,上下窗框的刀刃式鍍鉻飾條則刻劃出「懸浮式」車頂,讓車身沒有過大的肥重感。

IMG_8378.JPG

IMG_8393.JPG

IMG_8374.JPG

車尾LED 橫幅「琴鍵」尾燈組搭配下移的牌照框,以及「INFINITI」字體懸掛於中央,最後在尾門上以一道曲線勾勒,同樣的後保險桿也換成與車身同色烤漆處理,讓 QX60 即使上市三年多依舊有著不差的新鮮感。


IMG_8373.JPG

IMG_8372.jpg

IMG_8210.jpg

而我最喜歡 QX60 的地方,應該是那融合科技與傳統的和風座艙、有著超越同級的質感呈現。大量量身定制的柔軟軟質皮革與塑膠觸感材質鋪成,點綴得宜的氣氛燈讓在進出時提供柔和的照明。

IMG_8277.JPG

當然 Infiniti 還是有保留一些常用的實體按鍵與選鈕,但都位處在中央鞍座上,而 infiniti 在數位時代之下依舊保留那傳統日本豪華車的氛圍,是其他車廠所做不到的,尤其是染色開孔白蠟木飾板,無論視覺或是觸覺都是一流,另外車內細節上有著日式「湧浪」的小巧思,也是我相當喜歡的地方。

IMG_8270.JPG

IMG_8301.JPG

IMG_8307.JPG

IMG_8312.JPG

IMG_8289.JPG

IMG_8292.JPG

除此之外中央的 INFINITI InTouch™ 12.3 吋主機維持不變,具備無線 Apple CarPlay 和有線 USB 的 Android Auto,還擁有原廠衛星導航、左右座椅按摩調整顯示....等功能,而且支援觸控的方式,讓中央鞍座的旋鈕設計顯得較為雞肋,只是為了呈現出 16:9 的顯示規格,右半部 1/3 只能顯示時鐘、導航目的地等功能,是比較可惜的一點。

gifmake_1740936294.gif

至於 12.3 吋動態數位儀表,則是加入了 VC-TURBO 的性能顯示,其他像是車輛資訊、導航信息、AWD系統作動等訊息,並可搭配 10.8 吋抬頭顯示器一同使用。

gifmake_1740936342.gif

IMG_8293.JPG

其他配備包括無線充電、Wi-Fi 連接、電容式三區恆溫空調觸控附 Plasmacluster 負離子空氣清淨功能、加熱方向盤、雙前座加熱/通風/按摩功能、七個 USB 充電端口、Bose Performance 系列 17 揚聲器音響系統、全景天窗等等,可說是應有盡有。

IMG_9023.JPG

IMG_8304.JPG

IMG_8311.JPG全新造型智慧鑰匙具備:1.遙控發動:鎖定狀態下->按下鎖定鍵->長按發動鍵、2.車窗全開/全關:長按鎖定鍵/解鎖鍵;離車上鎖/靠近解鎖功能:在儀錶板內設定後,將智慧鑰匙帶在身上即可使用

IMG_8324.JPG

IMG_8319.JPG

IMG_8321.JPG

IMG_8307.JPG

IMG_8346.JPG

IMG_8387.JPG

最後在 ADAS 系統上, 除了大家熟悉的ProACTIVE 系統包含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系統附超車輔助、PFCW 超視距車輛追撞警示系統、PFEB 自動急停輔助系統附行人偵測、LED主動轉向頭燈(旗艦款)、HBA 自動遠光燈切換、RCTA 後方側向交通警示、BSM 盲點偵測系統、LKA 車道維持系統、LDP 車道偏移預防系統、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與AVM環景顯示附MOD物體偵測等以外,相當實用的 ProPilot Assist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是標配,主要是強化 LKA 車道維持功能,能偵測路面標線及前方車輛以將車輛維持於車道中央行駛,同時下坡時若車速超過ICC設定車速,會自動減速維持車速。

IMG_9029.JPG

IMG_9028.JPG

實際測試下確實有著更和緩舒適的減速,而在過彎時系統也能作動緩慢轉向,讓乘客不會覺得不適。此外 ICC 啟動後若開啟左側方向燈系統會自動加速,系統會得知駕駛打算超車,因此整個超車流程會更流暢。

優異的空間規劃
劇院式座椅佈局

IMG_8275.JPG

QX60 的舒適性無庸置疑,除了前座依舊採用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導入更柔軟紮實泡棉的“零重力”座椅,第二排和第三排同樣具備符合人體工學,實際乘坐下座椅能更舒適地與背貼齊,大腿可以佔據2/3的面積。另外第二排座椅還特別針對兒童座椅的使用,刻意打造成傾斜滑動式設計,可在保持兒童安全座椅就位的同時輕鬆一觸式進入第三排。

gifmake_1740936095.gif

第三排部分則需要將第二排拉到最前面才能獲得較好的腿部空間,所幸第三排較為寬大且填充物較同級車厚實,能獲得相對合理的腿部空間,只是頭部空間受到車頂向後仰的因素下就比較壓縮,因此真的要長途使用的話可能還是要三思而下。但從上方的出風口、左右二側四個杯架、USB 3.0 插頭等等,第三排乘客的需求 Infiniti 還是有照顧到。

IMG_8261.JPG

gifmake_1740936061.gif

IMG_8350.JPG

IMG_8354.JPG

行李箱空間標準就有 411 公升的表現,能滿足週末三代同堂出遊時的行李;放倒第二排則有 1178 公升、全打平空間則擁有 2135 公升,裝載能力肯定是無需多說,而且第二及第三排座椅皆配置60:40分離,使空間運用更靈活,方便裝載大型物品。此外容量高達54.1公升的地窖置物空間,隱藏式且防水設計方便收納私密或是髒污物品,而電動尾門附腳踢感應就不用多提,基本上就是豪華三排七人座SUV的標配了。

IMG_8327.JPG

IMG_8328.JPG

IMG_8330.JPG

IMG_8334.JPG

IMG_8337.JPG

換心再上
讓日式款待七人座能被更多人接受

IMG_8381.jpg

在三年前首次試駕到新款 QX60 的時候,其實作者本身就很喜歡他的「日式款待」精神,乘坐感舒適、配備齊全,以及那傳統日本豪華車的風雅內裝質感,都是有別於其他歐系與日系七人座的地方。

不過在當時所配置的 3.6 VQ35DD V6 引擎所伴隨的大排氣量稅賦與較差的油耗表現,確實讓他有點施展不開。而在三年後遇上母廠進行品牌動力統一化的策略,讓 QX60 也能夠擁有 Downsizing 的動力加入,VC-Turbo 依舊能夠賦予 V6 級別的動能輸出、但油耗表現更好。

IMG_8384.jpg

不過相對的你就必須要放棄掉飽滿且線性的動力輸出表現與運轉精緻度,但聽到這邊可不要難過,如果你真的很喜歡 V6、同時不在乎稅賦等問題,其實目前展示間還是有些許現車可以購入,喜歡的可得把握機會。

IMG_8571.jpg

總結來說,換上全新動力之後 QX60 的競爭力更好了、而且現在預售價更比之前牌價調降了 20 萬之多,即使目前母廠的狀況不明、但有著一定產品實力的 QX60 確實不容錯過、是時候再度將 Infiniti 放入候選名單的時候了(註:預售價到 3 月底為止)。

IMG_836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