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時就能造一輛,911已成為全球產量最高的賽車!Porsche並將於2026賽季亮相新款911 Cup賽車

全新Porsche 911 Cup即將於今夏全球首發。這款基於現款992.2的911並全面優化的單一品牌杯賽賽車已基本完成開發階段。從2026賽季開始,911 Cup將用於Porsche Mobil 1 Supercup及部分Carrera Cup系列賽。

img.jpg

img_16.jpg

自1990年起,Porsche 911便成為該跑車製造商單一品牌杯賽系列的基礎車型。 最初僅涵蓋德國Porsche Carrera Cup,三年後擴展至作為部分F1大獎賽分站精選賽的Porsche Supercup超級杯,如今已發展為全球性賽事的成功典範。 在本賽季,Carrera Cup賽事在全球超過十二個國家舉辦,覆蓋日本、亞洲、澳洲、中東、北美、南美及歐洲。

此外,還有23項Porsche認證的短程及耐力挑戰賽與杯賽,同樣採用911 GT3 Cup 作為比賽用車。產量數據印證了這一點:基於911的單一品牌杯賽賽車已累計生產5,381台,躋身全球產量最高的賽車之列。

而這些杯賽賽車與量產911車型在斯圖加特祖文豪森主廠區共線生產。僅2021賽季首發的現款車型就已生產1,130台。更值得一提的是,992.1的Porsche 911 GT3 Cup單輛賽車生產耗時不到8小時。

img_21.jpg

img_5.jpg

img_23.jpg

在三條高難度賽道上完成的動態開發

2024年1月,Porsche賽車部門在魏斯阿赫啟動了這款新賽車的研發工作。與前代車型一樣,911 Cup再次將量產技術與頂級賽事屬性結合,使其更臻於純種賽車。開發重點包括優化前端空氣動力學,以此顯著提升操控性。此外,安全系統、電子設備、制動系統、動力傳輸、六缸水平對臥引擎及車輛操控性等領域均有多項改進。而Michelin繼續作為輪胎合作夥伴。

Porsche賽車部門GT賽車項目負責人Jan Feldmann表示,「現款911 GT3 Cup已具備極高性能水準。這讓我們能更專注於全球單一品牌杯賽的反饋,打造出一款在多項細節上優於現款 911 杯賽版本的賽車。」

img_2.jpg

包括所有台架測試在內,新款911 Cup的開發程中,Porsche賽車部門獨家使用與Porsche Mobil 1 Supercup相同的eFuels混合燃料。實際賽道測試在義大利蒙扎(Monza)大獎賽賽道、勃蘭登堡勞西茨琳(Lausitzring)賽道及魏斯阿赫(Weissach)研發中心的內部賽道進行。

兩位前Porsche青年車手參與試車:2023年Porsche Mobil 1 Supercup冠軍,丹麥車手Bastian Buus,以及來自奧地利的車手Klaus Bachler,後者曾獲2024年國際汽聯LMGT3組別耐力賽冠軍等榮譽。2024年IMSA GTD Pro組別冠軍Laurin Heinrich與經驗豐富的車手Marco Seefried也都參與了原型車測試。

img_10.jpg

img_7.jpg

測試項目採用超級杯同款eFuels混合燃料

2025年Porsche Mobil 1 Supercup超級杯使用的eFuels混合燃料技術符合FIA Appendix J附錄中對可再生「先進可持續」燃料的新要求,結合所有二氧化碳減排措施,相較化石燃料等效減排了66%。這款高性能賽車燃料中可再生成分體積佔比達79.7%。

主要成分為可再生合成原油,即MtG(甲醇制汽油,Methanol-to-gasoline)。其他混合成分包括可再生、廢料或殘渣基乙醇,用於提升燃料含氧量及辛烷值等。其辛烷值為100.5 RON。該賽車燃料專為賽事用的水平對臥引擎開發,兼具高性能與最大化可再生混合成分。

img_3.jpg

賽車燃料原料生產商HIF在其智利Haru Oni試點工廠採取多項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包括電網連接與控制室穩定所需電力全部來自可再生風能。同時,運輸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通過南美可再生能源工廠提供的生物源二氧化碳合成eFuels的碳證書抵消。這意味著供應鏈各環節儘可能實現二氧化碳減排。
HIF計劃在未來通過空氣捕集(DAC)設備獲取合成過程所需的二氧化碳。目前正與合作夥伴共同推進該技術開發。為減少對電網的穩定需求,HIF還整合了動態電池儲能系統作為能量緩衝。這將助力HIF將試點工廠的重要經驗應用於未來規模化生產工廠。

img_9.jpg

img_19.jpg

img_11.jpg

img_22.jpg

img_14.jpg

img_15.jpg

Bear

曾於2002~2004任職於Option改裝車訊編輯,之後轉戰汽車銷售十餘年,擔任總代理新車及超級跑車的銷售業務及公關企劃,藉由過去的工作經驗作貼切的報導,以協助讀者們購車前的參考,是在下的職責以及撰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