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車報導 - CarStuff 人車事

In
試車報導
小型 SUV 市場方興未艾,從最早 Nissan Juke 開始不到十年光景,各家車廠無不傾全力殺進這塊成長快速的市場,要如何在這塊兵家必爭之地脫穎而出,可是相當考驗著車廠的智慧。在歐洲市場頗有斬獲的 Škoda 則是想到一招:將原先的 Yeti 單一車型拆成三大體系,自 Karoq、Kodiaq 接連上市之後,最後一塊拼圖 Kamiq 也在去年正式登場,共築 Škoda SUV 三奇兵來迎接 SUV 浪潮! Kamiq 算是 Škoda 創廠以來第一款 CUV,也就是完全都會取向的 Crossover 車型,因此與具備 4X4 選項的Karoq、Kodiaq 不同,Kamiq 不僅沒有 4X4 選項,加上輕巧的尺碼設定,使得 Kamiq 生來就是為了遊走城市,而台灣市場則預定今年第一季到第二季之間正式發表,在此之前 Carstuff 也遠赴法國進行海外試駕,搶先體驗這台家族入門新星!

In
試車報導
必須老實講,MPV車型並非主流家用車型,比較常見的還是商務使用或是機場接送,所以過去MPV的選擇並不多,不過隨著新三代同堂的社會結構逐漸成形,一般家庭多半也就一個車位、一台車的預算,因此這類三排座MPV車型開始形成買氣,車商當然也就順應消費者需求導入,本次試駕的車型算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催生,它是來自台灣森那美起亞的Kia Grand Carnival,在韓國市場它是同級車銷售冠軍,如果你有在追蹤韓國娛樂的話,它也是韓國藝人最常指定的保姆車。

In
試車報導
以個性化訴求搶進小型 SUV 市場的 C-HR,雖然上市初期被部分消費者嫌棄沒有完整的主動安全系統、車內空間過小或是動力系統過於嬴弱,但由於推出的時機剛好沒有同質性的產品,所以在 2017 年正式導入台灣之後,銷售氣勢相對北美而言相當暢旺,2017年全年累積銷售輛達到 2,481輛、2018 年銷售量達到4,603 輛,在進口小型 SUV算是相當出色。 隨著車系進入到產品中期,C-HR 也在去年下旬推出了小改款版本,台灣市場當然不意外的僅與歐洲、日本相差三個多月發表,全車除了小針美容以外,就是升級了 TSS 主動安全系統。不過現在 C-HR 要面臨的競爭環境更為險峻,要如何脫穎而出呢?

In
試車報導
無「滑」倒是真的,就算是後輪驅動上一代118i也是可以如此評論這部車,BMW最入門的動力並不會有太高的駕馭難度,所以118i除了會是想要成為德國車車主的「進階」首選之一之外,更也可能是家長買給小孩或先生買給太太開的選擇,驅動型式大多不會是使用118i的駕駛特別注重的。因此,變為前輪驅動的新世代1 Series,可以把車輛的特色往更多面向去展現。

In
試車報導
如果要說到今年話題性最高的國產車,恐怕就是 Focus 第四代了。或許大家都沒想到,一台國產中型車款改款,竟然會引發「扭力樑」之亂,一時之間網路上正反二方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有些鍵盤車手還下斷言銷售成績會受到影響。 過了10個月,Focus 銷售成績讓許多網友都閉上了嘴巴,不只亮眼還倒吃甘蔗,每個月都能穩定賣個 1000 多台以上,當然除了優於同級的高規格主動安全配備以外,其實真正在乎多連桿或是扭力樑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加上更開闊的車室空間、全新的動力總成等,使得「Focus」依舊是「Focus」。 也正因為有著亮眼成績,使得福特六和開始回過頭來「照顧」那少數的熱血份子,在獲得德國原廠奧援之下,Focus Lommel 賽道特化版就這麼誕生了!

In
試車報導
台灣賓士辦活動規格之高是有目共睹,當然這也反應在Mercedes-Benz長年盤據國內豪華車市場龍頭的銷售實力,讓德國原廠更願意加碼支持,就像是近日為了迎接「Mercedes-AMG全新 35系列」在台上市,特別拉拔至中台灣麗寶國際賽車場舉行發表會暨媒體試駕體驗外,還請到AMG品牌大使Karl Wendlinger和Bernd Schneider「空降」來台,沒有錯,他們倆位是搭直升機帥氣登場,這種「燃燒經費」的行銷噱頭就屬台賓做起來最令人信服,當然這也是因為全新35性能家族絕對值得。

In
試車報導
2008 年堪稱是影響 Land Rover 最深遠的一年,由 Gerry McGovern 設計的 LRX 概念車於北美車展上震撼全世界,更讓人意外的是隔年幾乎一筆未改直接投入量產,也奠定了近十年來 Land Rover 全車系的設計走向,成功為 Land Rover 家族轉型。 但通常來說,這種對於品牌有著「革命性」影響的車型面臨到大改款之時,最困難的不是機械結構的改進,而是如何「傳承與創新」,相當考驗著設計師的功力。 8年後,Land Rover 在巴黎車展上正式發表第二代車型,毫不意外的全車維持了既有的設計思維,但骨子裡可是徹頭徹尾的不同,在它身上看到更多的時尚感,而且無論是操控或是動力表現都全然提升,但在競爭對手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光靠賣外觀是不夠的,Evoque 到底要如何應付如此艱困的市場競爭呢?

In
試車報導
Volvo第二代S60 / V60車系今年7月及8月相繼在台上市,挾著SPA模組化平台、多種兼具性能與節能的動力規格、全新調校的底盤懸吊設定、高規主被動安全防護科技等產品優勢,甫一上市就在引起消費者關注,錯位競爭下更可以吸引1A2B原本同價位只能買小一號的車款,而近日國際富豪再下猛藥,導入同級唯一PHEV插電式複合動力車款S60 / V60 T6 Inscription,售價分別為新台幣264 / 269萬,本次試駕的版本為旅行車。

In
試車報導
十年,對於一家車廠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於 Luxgen 來說可是個漫長的時光。自2009 年 Luxgen 推出旗下首款作品 Luxgen7 MPV(後改稱 M7)之後,切入了當時毫無對手的國產 MPV 市場,再加上當時的對手 Previa 競爭力逐漸下滑,因此獲得國人廣大迴響,為 Luxgen 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先不論這十年來的風風雨雨,但可以肯定的是 Luxgen 歷經如此艱辛的時期後,即將於 12/16 正式發表的 URX 可以視為「十年再起」的奮力一搏,無論是整車設計、甚至是車名命名都跳脫過去的傳統,但如此作法是否能讓 Luxgen 再度走上正途,且讓筆者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