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 Mazda 原先產品線分類為:小型車為 CX-3/Demio、中型車為 CX-5 與 Mazda3、大型車為 CX-9 與 Mazda6等。在新世代商品群部分社區分成小/中型與大型車兩大區塊,因此 CX-30 就是跟 Mazda3/Axela 共用底盤的跨界車型,並劃分在小/中型車款當中。
造型採用新世代魂動設計美學「Charge and Release」,也就是從日本書法中使用的筆觸衍生而來的新精緻美學,強調了邊緣的美感。因此從頭到尾都可以看得出與 Mazda3 高度相似,另外全車四周都導入了塑料材質的設定,因此看起來更具越野風範。
CX-30 主要規格與2019年日內瓦車展上公佈的規格相同,長寬高為 4395×1795×1540,軸距是2655mm,可以看得出來車身較過去的 CX-3 來得大、接近到 CX-5 的等級。看到這邊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莫名其妙,已經有一台 CX-3 當作入門級的 SUV 了,為什麼還要再出一款 CX-30?
從名稱上可以判斷出 CX-30 是填補“ CX-3”和“ CX-5” /“ CX-8”之間空白的位置,之所以使用兩位數的“ 30”,是為了強調 CX-30在設備、質感上都比 CX-3 來的先進許多。因此兩款車型最顯著的差異,就是目標客群的不同。
- CX-30 全長4395×全幅1795×全高1540,軸距 2655mm
- CX-3 全長4275×全幅1765×全高1540,軸距 2570mm
- CX-5 全長4545×全幅1840×全高1690,軸距 2700mm
以 CX-30 來說,日本原廠設定的就是即將從單身步入到婚姻階段、或是處於家庭和生活階段轉折點、20-30歲左右的年輕家庭。具體來說就是新婚夫妻可能打算開始要生小孩、或者是原本已經有一名小孩即將要再生第二胎這種「生活階段即將進行重大變化」的客群,不僅可以做為日常生活通勤,同時也能用於旅遊等休閒嗜好使用,而且空間性也比 CX-3 來得實用。
內裝部分則採用「感性工学」THE SCIENCE OF THE SENSES 主導,因此以駕駛人為中心、並大量簡化了各項操控按鍵,因此可以看得出來 CX-30 的佈局與 Mazda3 高度一致,兼具了設計感與高質感的面貌。
Mazda 過去並沒有這種車款能夠滿足上述客群,CX-3 其實只適合單身貴族或是情侶等日常通勤或是休閒育樂使用;當家庭成員數量增加並且需要4或5個人時,你就必須往上考慮到 CX-5 或 CX-8,但無論是配備、價格都有很大差異,而且依照日本停車位的設計來看,可能有部分消費者會無法停進去的問題。
後排座椅與前排座椅之間的距離較長,並且座椅位置的高度和地板的高度都經過調整以確保空間,即使大的乘員也可以舒適地就座。優化了所有座位的座位位置和距離,進而可以輕鬆看到乘客臉部並進行交談。
因此 CX-30 旨在為那些特別注重行李箱空間(具備430公升)、後座空間、上下車便利性,安全性(ADAS功能)等傳統休旅車訴求的賣點,但又不希望開太大台車、尺碼壓在 4500mm X 1800mm X 1500mm 以下其寬度和高度可用於多層停車場的消費者。
但過多的產品線組合,其實也會讓消費者混淆定位差異,因此 Mazda 藉由售價上的差異性來與消費者溝通,比方說 CX-30 的整體售價比起 Mazda3 再貴上 10萬日圓、比起 CX-3 貴上 20 萬元,相反的與 CX-5 售價相差不到 30 萬元,如此一來就算是 SUV 用途大同小異,但還是能很快的藉由售價的不同來劃分市場定位。
前排座椅之間的乘客距離與CX-5相同,並且寬大的中央扶手和門扶手提供舒適的座椅位置。
另外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為了拓展歐洲市場。在過去 CX-3 車型於歐洲市場販售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車體太小導致不受歡迎,而 CX-30 在開發階段時就特別針對歐洲客戶的需求進行改進,因此後座空間加大、行李箱空間也放大許多,加上歐洲地區路邊平行停車盛行、路幅也沒有像日本那樣寬,因此才有著 CX-30 的誕生。
而身為次世代技術的第二彈車款,Mazda 還是希望能在品牌形象持續向上提升,因此 CX-30 除了鎖定國產品牌對手如 Toyota C-HR、Honda Vezel 以外,更直接抬高身價與進口車款如 Audi Q2、Volvo XC40 與 Mercedes-Benz GLB 相比。
動力總成部分,日規 CX-30 採用 SKYACTIV-G 2.0 自然進氣引擎搭配氣缸間歇系統、SKYACTIV-D 1.8 與搭配 SPCCI 技術的 SKYACTIV-X 2.0,變速箱則為六速手自排與六速手排二種選項。
至於懸吊系統方面,同樣與 Mazda3 採用相同前麥花臣、後扭力梁類型。另外根據車輛的高度優化了下臂的角度和側傾中心高度。
4WD 車款能夠根據輪胎運動和G值傳感器等訊息即時檢測車輛的行駛狀態,快速預測路面狀況和輪胎負載狀況的變化來讓扭力自動分配,搭配 GVC Plus 系統實現更中性的轉彎性能。此外新開發的“越野循跡輔助系統”,在崎嶇不平的路面四輪驅動和循跡控制系統(TCS)仍可一同運作,幫助車輛脫困。
總結來說,Mazda 希望透過新一代 Mazda3、CX-30 來成就其日本精緻工藝品牌的新定位,依照丸本社長在發表會上的發言,目前日本與墨西哥等市場預訂量超乎預期,歐洲市場則是達到目前預估的量,但目前在最大市場美國其實遇到問題不小,以 Mazda3 來說由於價格上比起過去車款貴上10%,因此在販售量上面並沒有達到標準,這也使得 CX-30 在北美市場面臨嚴峻的考驗,因為小型 SUV 在北美還是以平價客群為主,未來正式上市時以其「高價」策略要如何在市場上斬獲,將成為未來 Mazda 能否實現獲利的關鍵。